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要闻

触碰未来教育之梦 展望附小美好明天

发表时间:2016-11-22 ; 发表人:潘莉莉 点击:收藏本文

 ——201611月参加第三届未来学校大会有感


 1.jpg

图1 第三届未来学校大会主会场


在一个洒满阳光的空间里,校园没有围墙,教室没有边界,老师和孩子们轻松地坐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讨论着问题。当孩子对某个问题感兴趣,伸手就可以触摸到高科技的信息环境,可以扫描链接、通过电子笔手绘、打印3D模型……学习,是那么随时、随处、随心而动!

                           ——孩子笔下的未来教室的画面


 2.jpg

图2 参会教师在南海中学门前合影


20161117日—18日,我校教导处江伟英主任带领5位教师参加了由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举办的第三届未来学校大会。这次学习让我们对未来学校的理念、实施模式、工具与资源等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此行给了我们一个可以触碰的未来的教育之梦,一个可以感知的教育的美好未来。

一、未来教育是更人性化的教育

说到“未来”,我们免不了会联想起高科技的技术产品,如我们所熟悉的电子白板、IPAD等,我们对未来课堂或是未来教育的理解是:比现在更具有互联网的特征的教育,3D创意笔、3D打印机、3D扫描仪、3D建模软件、AvtivTable互动课桌、互动墙、ActiVote学生投票器等等软件和设备将在课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许多教师对这种“高大上”的课堂的教学效果抱着怀疑的态度,担忧依赖高科技工具的课堂是否会迷失教育的初心。

对此,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总校校长程显栋解释:未来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当时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数”的倾向,未来教育旨在向学生一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终身发展奠基,而不是对暂时的考试分数负责。他说:“我们的教育梦,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让每个学生自主而充分发展,让每个学生拥有美好的未来。”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转变教育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我们观摩了的四年级《动物园探秘》及五年级的数学课《找次品》,就是协作式学习课堂。这样的课堂本质上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提供互动、鼓励性的、合作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兴趣、差异和需求,支持学生在不同复杂程度下学习并加深理解;可以让学生富有成效地参与与实践,通过复杂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深圳教科院院长叶文梓的发言也强调:“未来的教育绝非是追求高技术的教育,而是以信息化引领未来教育创新的教育,未来教育应该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教育!”


 3.jpg

图3五年级协作式学习课堂《找次品》


二、未来的教育是更重视课程的教育

1117日下午,我们走进了南山区鼎太小学、南头小学等观摩课堂,身临其境去感受科技是如何为师生服务,为课程服务。我们深刻体会到,课程永远是教学的根本。这些学校大力打造国家课程校本化、通识课程特色化以及校本课程系列化的新型三级课程体系。

1118日上午,在中国未来学校校长论坛上,校长们对正在实践的融合式互动课堂、现象课堂、STREAM课堂等新课堂理念做了更深多的阐述,让我们对课堂有了更深、更广的理解。在《中国未来学校课程构建如何融合、联合》的圆桌互动中,主持人吕森林提出了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许多家长会担心未来课堂的教学理念会耽误高考科目的学习时间,对高考不利。如何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更好地推行STREAM课堂?STEAM意指“科学、技术、工程学、艺术、数学”,其教育过程强调将原本分散的学科内容自然组合形成整个学习任务或研究课题。如:南海中学初一的课程《STEM的创客——搭建红外避障车》,就是学生利用其掌握的技能,并根据多学科的知识理论结合自我创意,利用工具及材料,通过“动手做”完成学习的全过程的。

由此可见,未来课堂更强调培养动手能力强、协作力高、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的人才。圆桌互动中,校长们达成一个共识:未来课堂的教育理念并不与高考、应试背道而驰,相反,这样的教育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更有兴趣、激情地学习。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产品。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课程蕴含教育,教育成就孩子,孩子创造未来。课程,是孩子和未来的源头。”深圳教科院院长叶文梓说道,“大自然是最永恒的课程,历史是最深沉的课程,社会是最丰富的课程,生活是最生动的课程。建设好课程,就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上一条更好的成人之路。”

 

三、未来的教育是更强调契合、融合、联合的教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院王素的发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发言中指出:未来的学习,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原有的学校课程、校外课程的界限将被打破,未来的学习将出现线上线下课程的联合,校内校外课程的联合。

北京市八一学校国际部、国际教育总监Martin Charles Thompson与我们进行了一场互动,他让我们在一张纸上画大树、苹果与青蛙。通过绘画发现,我们可以分成两种人,一类是将三样事物按顺序画好;另一类则是将这三样事物画出了某种“联系”。Martin认为,我们现在的知识体系就像绘画中的这三个物体一样,缺乏契合、融合和联合,我们的老师也是一样,当教授某知识时,学生问了一个与该知识相关却与该学科不相关的问题时,我们常常的回答是:“对不起,我教美术的,你这个问题应该去问科学老师。”这是因为老师在最初接受知识的阶段也缺乏将知识融合。用“盒子”作为比喻,他认为知识被装进了一个又一个的盒子里,人也被装进了一个又一个的盒子里,而未来的教育就是要将这些盒子打碎,让知识与知识融合在一起;让不同年龄的人能出现在同一个课堂里;打破学校围墙,让家长进入学校,让孩子走进社区……


 4.jpg

图4 非物质文化遗产统整课程

 

两天的学习与观摩,我们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干货,是满满的正能量。附小作为广东省唯一直属广东省教育厅和华南师范大学双重领导下的省一级学校,面对信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如何实现突显“国际化、信息化”的教育方式,如何构建最广泛、最充分地满足人的个性化的、人文化的教育,如何创设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开放式的教育,这是一连串严肃而又充满幸福感的课题,这是一条需要不断探索的道路。


 5.jpg

     

“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共同创造的远方……”参加第三届未来学校大会,触碰着未来教育之梦,思考着附小的前景,展望着附小的未来,我们坚信:附小的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