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昆明市文化特色小学学习体会
发表时间:2018-05-03 ; 发表人:邝蔚祺 点击:收藏本文
“春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剪剪春风,唤起了昆明的盎然生意,给春城送来了清新澄澈的活力。在这无限美好的春日,迎着曛暖的新风,4月21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习团一行,在张启未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昆明,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参观交流学习活动。
新迎第二小学学习体会
一、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步入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二小学,我们首先参观了校园的国防教育长廊。长廊以时间为轴,以历史照片和文字为片,展示了人类的战争史:从一战中的日德兰战役,到二战中的淞沪会战,再到惨烈的抗美援朝战争……据武校长介绍,“国无常强,无常弱”,在当代,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是很有必要的。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正视历史、直面历史。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正视历史,国家才能自强于世界。在长廊的尽头,有相关的国防知识与《国防法》的介绍。在国防教育理念的引领和坚定不移的贯彻下,新迎二小于2017年被评为云南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古有文能独领风骚、武能征得天下的李世民,今有新迎二小“能文能武”的学生们。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勇争高峰,而且人人都有一套拿手的“绝活”——武术。在大课间操时间,我们集中观看了新迎二小全体学生展示的啦啦操、八段锦和功夫扇表演。只见学生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舒展着坚定有力的臂膀,手中的功夫扇上下翻飞,好不壮观!他们配合默契,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变换着不同的队形,为我们献上了一出精彩且充满活力的“武术盛宴”。这一切,都归功于新迎二小的办学理念。据武校长介绍,自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将武术这一中华文化传统作为学校品牌进行发展与提升。武校长指出,学校在1996年创设校武术队,从一年级开始,学生便开始学习相关的武术文化项目。此中的初衷及目标,是为了将武术所包含的坚忍不拔、无私无畏的精神气质传递出来,培养一批批能文能武、意志坚定、人格修养高洁的学生。武校长称,在今后,学校会坚定不移地走以“武”育人的道路,要创新思路、创新形式,更加扎实地开展工作。
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大课间后,我们一行在阶梯课室,听取了两节语文展示课。第一节是由杨兰新老师展示的《荷叶圆圆》一课。这首散文诗轻快活泼,充满童趣。基于此,杨老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情设计了丰富生动的精彩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杨老师特别注重对于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培养。在三次学生描红书写的时候,她都反复提醒孩子们注意书写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学生今后的良好习惯形成,就是建立在老师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注中、无时无刻的提醒中、一点一滴的重视中。
第二节是由杨艳老师展示的《少年王勃》一课。这节课,杨老师的“细”,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对于一年级学生,四年级学生在教学上,教师会相对地把更多时间放在知识讲授上,而容易忽视学生的一些细节性问题。但杨老师的课堂,不仅能将课文的知识点落实、讲透,还能时刻关注学生在回答中随机生成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如概括文章内容时,学生误将南昌说成南京,杨老师也能及时关注并作出引导指正。在四年级的课堂,教师仍然能够这样拘小节、抓小处,恰恰体现出教师以生为本的优秀教育理念和细致认真的精神。两位老师的课堂,有所同、有所异、有温度、有关爱,更有情怀。
四、谋定后动,蹄疾步稳。
课后,我们齐聚在会议室,听取了武校长的汇报并作了深入的交流。武校长就学校的文化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给我们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武校长说,学校除了有武术文化教育和国防教育外,还有最为重视的民族文化教育。要如何开展落实,武校长介绍道,学校会定期邀请专家指导,包括对优质的民族文化教育课的观摩展示学习、点评、培训等。同时,在班级建立民族文化阵地,在大课间开展民族体育的活动等。据悉,新迎二小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人人都会吹葫芦丝,从今年年初开始,学校邀请民乐演奏专家到校指导,音乐老师负责具体排练,全校学生都能用葫芦丝吹奏《新迎第二小学校歌》。在学科建设上,武校长指出,为了让青年教师更快地提高,尽早站稳讲台,学校每周一会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需要作三节公开课,学校会邀请云南省特级教师、专家团为老师们进行点评、培训。通过这种方式,让年轻教师在课中练、课中悟、课中得,扎实推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这项实质性工作。
五、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随后,我们在武校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八个民族特色为主题的班级。只见布依族的传统服饰、纳西族的特色建筑、基诺族的头饰、哈尼族的美食……这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民族元素都出现在这些班级里。据武校长介绍,学校一直以来把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班级,都代表着一个少数民族。在二(4)班的教室里,随处可见佤族图腾,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展示着同学们收集的佤族服饰、佤族建筑、佤族乐器等图文资料,同学们还用枯树枝做了一间“牛头公社”。五(1)班的教室里,除了充满独龙族元素的黑板报和独龙族民族服饰以外,还有一本由班级出品的小册子,对独龙族进行了细致全面的介绍。五(3)班的小小讲解员不仅会用汉语介绍,还用基诺语为我们展示了“吃饭”“喝酒”“我喜欢你”等简单字句。“开展城市小学民族文化教育后,我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态度从无所谓转变为喜爱,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得到丰富,许多学生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学校常开展的民族歌舞比赛活动,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都感到非常自豪。民族文化教育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品牌的提升。”武校长表示。
东华小学金色交响校区学习体会
一、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翌日,我们学习团一行,来到了东华小学金色交响校区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首先,我们在阶梯课室,听取了由魏龙娟副校长展示的一节《可能性》公开课。魏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欢乐和活力,她巧妙运用当下流行的“点赞”,开展了调动课堂气氛的互赞环节。“魏老师您真美!”“魏老师您的课既好听又能学到数学知识!”……互赞环节充满了笑声,学生渐渐进入状态,紧张感烟消云散。进入课堂教学,魏老师巧妙创设了情境:有哪些同学觉得自己运气好的,可以上台作一个小挑战。一个小小的提问瞬间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学生既好奇又不解,但都举起了手渴望证明自己。随后,魏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去思考关于可能性的三个问题,并亲自上台摆一摆,证实自己的猜想。在给小布袋装三色小球的环节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可能、一定、可能三个概念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扎实掌握了知识点。最后,魏老师以一段优美的总结语,别开生面地为本节精彩的公开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魏老师的课堂,以生为本、以生为基,相比起单纯的讲授,她更重视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扎实掌握知识点。其次,魏老师这节课的总结语,用优美哲学的语言,将数学的知识点向学生娓娓道来,同时又让学生懂得了光阴一去不复回,作为我们必须好好珍惜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一切,让我们不禁感叹,原来学科之间,是可以做到融会贯通的,学科之间,是可以做到存异求同的。
二、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课后,魏副校长为我们一行作了一场精彩的汇报。在学科建设上,魏副校长坦言,要建设一支优秀、成功的学科队伍并不容易,其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非常人可想。在学科建设上,学校提出了以学科教研团队为核心的建设方针。“一个人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的远。”学科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拥有同样目标,都渴望尽快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且对达到这个目标的渴望非常强烈。据魏副校长介绍,老师们的团队教研,可谓是“四季不停”:从线下到线上,从校内到校外,从个人到小组,从小组到团队。“一勤天下无难事”,在这样浓厚的互学互助的氛围下,学校老师的进步有目共睹。
三、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接着,由学校大队辅导员马燕老师为我们作了少先队工作交流。她从“坚持常规教育”、“开展丰富活动”两个部分,为我们介绍了学校少先队工作的日常。不管是对学生各种日常习惯的培养,抑或是大队委员的培养,还是各项力促学生德育进步的活动,如师生共写一手好字、感恩教育、家长学校等,无一不折射出教师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引领下,东华小学金色交响校区的少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四、国学大美,情貌无遗。
会后,我们在魏副校长的带领下,欣赏了学校的国学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四年(1)班同学们吟诵的《把酒问月》,在婉淡古雅的古筝声中,仿佛让我们感受到李白对人生短促的慨叹。五年(1)班的同学们,以扇子舞的形式,穿上唐朝的服装,在大气的音乐中吟诵了《将进酒》,让我们沉浸于李白那豪迈洒脱的情怀中。紧接着三年(3)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为我们献上了精彩的古文朗诵《声律启蒙》。最后,一年(2)班的孩子们以“琴棋书画”为主题,配以精彩的诗歌朗诵,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静谧的竹林中,静听琴声,闲敲棋子。魏副校长表示,学校的国学文化教育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在今后,学校会不断借鉴优秀的经验,扎实推进国学文化教育的开展,真正把中心工作落到实处。
结语
“风物长宜放眼量。”昆明学习之行即将结束,登高望远,能有幸学习、吸收、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对于自我的反思与提升都具有莫大的帮助。道虽迩,不行不至。相信华师附小定能不断吸收优秀的养分,做新时代的前行者、奋进者、搏击者,奋力开创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