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学校要闻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之"红色基因代代传"征文活动(3)

发表时间:2019-07-09 ; 发表人: 点击:收藏本文

初心与使命

四(1)班   董湛

指导老师:邹琳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富有,有人贫穷,有人聪慧,有人笨拙,有人强壮,有人弱小……但生命最公平在于,每人只有一次。不忘初心,坚持理想,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在新中国的历史中,有无数英雄伟人为了坚守初心、履行使命而无惧死亡,甚至贡献出生命。今天,这样的英雄仍然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2019年3月30日18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发生森林火灾,着火点在海拔3800米多的高山,地形复杂,火势凶险。在这危急关头,救火队员出发了,在抢险过程中突然遭遇山火爆燃。牺牲的30名救火人员中,年龄最小的才18岁,最大的也不满40,他们也曾是与我们一般年纪的少年,怀抱理想成为了消防战士,或许是因为军装很帅,一旦穿上它,哪怕前路生死未卜,也会毫不犹豫地前进。

上面的例子是来自英雄烈士的非凡事迹,普通人也要坚守初心,不懈追求,才能不虚此生。我的奶奶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她已经快90岁了,却从来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奶奶从80岁开始自学木工,收集起别人丢弃的废木头,把它们做成各种各样美观又实用的小家具。一次在听爸爸妈妈聊天时我才知道,原来和蔼可亲的奶奶年轻时在金属研究所工作,在一群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中,她是学历最低的,可她从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为了读懂一手材料,她坚持早上三点起床自学日语,认真研读。后来,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刻苦钻研,她在核潜艇钢材的研究中获得了重要发现,能使钢材在极冷极热的条件下都能抵御一定强度的攻击,比同时代日本技术更先进,为我国航空母舰的钢材研究奠定了基础,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可奶奶从没和人提起过这些,她总是笑眯眯地夸赞、鼓励我们,告诉我们要积极进取。奶奶用不懈的追求实现了理想,为祖国作出了贡献。

现在的我虽然是个小学生,但也满10岁了,从别人的故事中,我渐渐体会到,无论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还是平凡生活的小事,坚持初心,追求理想,才能不负使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辈们是我的榜样。

《老一辈革命家故事集》读后感

四(2)班 童钲荃

指导老师 邝蔚祺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力量。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不忘前人,传承革命精神,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段艰苦的革命史和奋斗史。当我看到那记录了200多名革命者的采访记录,保存了长达40多万的文字记录和2000度小时的影像资料以及将近30000万张的珍贵历史图片时,这一切都是革命前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那段艰苦岁月最直接的记录。这些老革命讲的故事,我的眼泪瞬间就留了下来。光是老革命三个字就足以震动人心,这些老革命家年龄越来越大,极大部分人在现在已经离我们而去,只有我们不忘历史,不忘革命前辈,继续发扬他们的精神,才是对这些老革命家是最好的安慰。

为了美好的生活总是离不开奋斗与牺牲。中国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老革命家在枪口和刀尖上打下来的。当时的中国,条件十分的艰苦,战士们在雪地里、在激流中、在险峻的山林里,处处有他们的身影,怀着爱国之情,不畏艰难。说起战争,是很残酷的,但是这些老者在现在说来显得那么的平静,好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这段经历是多么艰辛,有人为此牺牲流血、有人因此终身残疾。与这些老革命家一同参战的战友中,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在了,老人们说:“那个年代大家都不怕牺牲,没有退缩的,都是好样的,最后,我们就胜利了。”是啊!不怕牺牲,没有心中的大义如何做到?面对着党旗,这些老革命者肃然起敬,这就是他们的信仰。

如今的中国发展迅速,成为了世界的强国,这一切都离不开革命老一辈,守住了我国的大好河山,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土地。他们的年龄越来越高,不少人也渐渐离开了我们,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经过抗战的他们,在我们心中是伟大的英雄,而他们自己却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如今的老兵们绝大多数已经隐于寻常生活中,铭记。感恩!

回望过去,近现代史上的中国,经历过一段阴暗而又艰难的日子,中国人遭列强欺辱,中国内政不稳,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所以,多少革命先烈的浴血牺牲,多少创业先驱的呕心沥血,多少仁人志士的不屈不挠,奋力抗战,才换来今天中国的强大,才换来今天中国人能昂首挺胸。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我们这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美好的现实!那我们要怎么做?从两个方面来行动,一个是大方面,另一个是小方面。先说说大方面的:首先,要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因为祖国的自然资源是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障;其次,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就是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第三,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如果没有千百万名解放军战士和公安队伍,没有每个人的爱岗敬业,就没有今天稳定的社会秩序。而小的方面是对于我们自身而言的,这表现于,我们在学习上的进取、生活上的恪守己心、思想上的勇于探索。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我们的初心是爱国,使命是实现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也是我们身为一名当代学生具有的优秀特质。这个优秀特质引导着我们在学习中,领会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与精髓,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保持初心,督促着我们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

沙漠驼铃

四(3)班   郑钰琳 

指导老师:贺春芳

在我家里,有一本书,洁白的封面上有一只骆驼,书名是“骆驼文集”,这本书是我外公写的,我经常翻阅外公的书。我从没见过我的外公,他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去世了,妈妈经常给我讲外公的故事,还给我看外公的照片。只见照片上的外公皮肤黝黑,国字脸,浓眉大眼,眼神里透出一股坚定的光芒。

外公出生于1938年。他6岁那年闹旱灾,饥饿和死亡包围着人们,两个哥哥饿死了,父亲生病去世了,母亲双目失明。因为生活艰难,外公只上了三、四年小学,后来由于兄弟们出门各奔生计,他十五岁就自己独立生活。十五岁还是一个少年啊,就得独自谋生,我不禁唏嘘不已,觉得很心酸。

十五岁的外公在每天深夜两三点就起床,跟着别的大人走一夜山路去砍柴,走到目的地时已是凌晨,由于外公力气小,所以他只能折些小的树枝,捆成一堆再背回来。同行的人都有家人在半路接应,只有外公是孤零零一个人,劳累、饥饿再加上孤单,使得外公忍不住潸然泪下。回到家还不能休息,得赶紧把柴背到集市上去卖,得到几毛钱再买米回家,这米就是第二天的伙食。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下,外公依然自强不息,一直坚持自学文化知识。

为了谋生,外公做过多份工作,18岁时参军,在部队当了卫生员,后来转业到卫生院。外公很喜欢文学,心中有一个文学梦,他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写作,还写了一些作品投稿并得到公开发表,他把自己的感情倾注于文章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外公在文学上的表现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在卫生院工作五年后他被调到饶平潮剧团任编剧,两年后又被调到县文化馆任《饶平文艺》编辑,并担任文学创作辅导干部,外公终于可以从事与文学相关的工作了,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实现理想的外公,全副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妈妈说,小时候的印象中,外公不是在单位加班,就是深夜在家里伏案工作。外公接任《瀛南》文艺报的主编以后,费尽心血,把这份小报办得有声有色,稿件源源不断,投稿者有中学生、中专生,甚至有外出读书的大学生,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文学爱好者们,在县里营造了一片健康向上的文学氛围。

由于单位人手有限,外公一手包揽了《瀛南》文艺报的组稿、选稿、改稿、排版等工作,为了与作者讨论稿件的修改,经常冒着大雨,顶着炎日,骑着单车穿行大街小巷,找到作者本人一起讨论修改。为了赶赴印刷时间,外公经常加班加点,有时生病卧床输液,都还坚持继续改稿。外公还经常自掏腰包,请从农村效外前来交流的作者吃饭,许多文学青年到家里来拜访,他们与外公讨论文学,还有许多文学青年在人生的道路上十分迷茫,外公给他们提出建议,为他们指明正确的道路,是他们的人生导师。有位作者写道“林叔于我,宛如漫漫长路中的路标,在我困惑和失意的时候,适时指引我迈步人生的方向”,外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了许多人,使他们终身受益。

《瀛南》文艺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学青年,推出了小说、散文、诗歌专辑,在省市的报刊发表了很多文章,也取得了奖项,这些成绩轰动了县内外的文艺界。除了《瀛南》文艺报的定期出版,外公还和文学青年骨干们一起举办了座谈讨论和文学讲习班,为八十年代的人们营造了一片精神乐园。

因为外公的朴实厚道、平易近人、责任心强和乐于助人,饶平文学青年送给外公一个爱称--“骆驼”,文友写诗称赞外公“甘当人梯育新秀,骆驼精神万古存”,诗人作者为外公写了一首诗《骆驼》:

……你是爱护我们关心我们的 风沙万里 有你慈爱的引渡……

……为了我们 你总是 不知疲倦地 摇响驼铃……

捧着外公的《骆驼文集》,看着外公写的文章,看着文友和学生为外公写的纪念文章,我仿佛看见了外公在自强不息地奋斗着,看见了他在认真投入地修改文章,看见了他在悉心的教导学生。我敬佩我那平凡而又伟大的外公。

欧兴田的故事 

四(5)班   黄欣宜

指导老师:罗清

我的外祖母出生在战争的年代,在我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她讲故事。其中,我对欧兴田感人的故事记忆犹新:欧兴田,一个人,一座丰碑,20余亩墓园,2400多位抗战英魂。只为60多年前对战友的一句承诺,91岁的欧兴田放弃天伦之乐,拖着伤病之躯,为重建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四处奔走,并坚持在此为牺牲的战友们守墓,这一守就是30年。1938年的时候,淮北中学有九个学生亲眼看到,十七户老百姓在一个村子里被日军屠杀。十七户人家,男人、女人、小孩、老大爷无一幸免,满地都是尸体,他们异常愤怒,忍无可忍。这九个人,他们冲回了教室,他们咬破了自己的手指,用血在身上写请愿书:我们虽然年纪小,但我们要去打战,我们要上前线去救中国。他们有这样一个约定:如果有人受伤了,我们互相帮助;如果有人死了,活人要替他们收尸。

真的难以想象,十几岁的一些孩子,和每天朝夕相处的伙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他的心在颤吗?他的心在抖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日军真的很残忍,所以他们就用毛笔在胳膊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用针随着这个笔迹,一点一点刻在身上。流血的地方就用墨水来补,这样才能留下这个名字永远在自己的胳膊上。而这个留下自己名字的胳膊,将会是他们在战场上,让战友给自己收尸的最后的凭证。

带着这样的约定,他们终于上了战场,一梭子弹,欧兴田的腿就断了,这个时候,九个人中的大哥,他叫潘志邦,潘志邦说我们有约定,我们约好了的,如果有人受伤,我们就去帮助你。所以潘志邦爬着,爬进了日军的封锁圈,背起了欧兴田。那个时候枪伤怎么治,我告诉大家只有一种药,那个药叫盐,枪伤就是把盐撒在伤口上消毒之后,等它自行治愈,没有医生,每天他的同学就要背着欧兴田,辗转在各大战场,这一抬就是七个月。

1940年,就那个跟他出生入死背他的大哥,被日军围困,突围失败。他们找到他的时候,身上和腿被打穿了。

1941年草沟战役,我们60个人打鬼子600个人,很快弹药就打光了,当时负责战役的副连长丁在森是和欧兴田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哥们,副连长命令其他战士必须撤退,欧兴田最后一个跨过了那个河,当他回头的时候,他看见日军正好冲上来,抓住了丁在森,特意选择了一把重机枪,在丁在森的身上打了几百个窟窿。再后来,许明杰被日军围困,活活的饿死;张殿加被燃烧弹活活烧死;乔景昆被汉奸陷害,最后也没有看到1945年那个胜利的时候。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最后剩下的只有一个,欧兴田。

    如果你是欧兴田,你觉得你应该遵守你的承诺吗?好,那要在全国的战场上找自己战友的遗体,能做到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今天这个这个时代,如果让你去找战争中失散的亲人,而且这个亲人还活在人间,那么容易找到吗?他要找的是在各大战场,牺牲战友的尸体,他竟然真的去做了,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他用了多少年,他用了30年的时间做这一件事情,他建了一个烈士陵园,他用一己之力走遍了中国的大山和险难,最快的他用了两年,最慢的他用了整整23年,才找到了他们的遗体,他把他们一个一个的,都接回了家。

欧兴田自己从家中搬出来,他也住进了那个陵园,到现在他在那个陵园已经住了30年,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许诺的力量!

外祖母给我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更给我讲述了诚诺的力量!

指导教师:邹琳 邝蔚祺  贺春芳 罗清

编辑:罗力强

审核:李向炜